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1.dyndns.org)(xys888.dyndns.org)◇◇

科学:从法国移至德国 

■胡作玄
《科学时报》

    《“热带丛林”苦旅——李比希学派》一书详尽地介绍李比希学派。我们不
妨把它放在更大的视角下来看,也就是德国的化学是如何赶超法国的化学,更一
般来讲,德国的整个科学是如何赶超法国的科学的。实际上,19世纪初,法国在
一切科学领域遥遥领先,不仅是化学,还有数学、数学物理学、实验物理学、甚
至地质学和生物学,到19世纪末,德国几乎完全取代了法国的位置。从长远的历
史眼光来看,这种变化的确惊人,多少让人感到疑惑。不错,法国人仍有相当杰
出的贡献,特别是放射性的发现和放射性元素的提取。这也曾为居里家族取得多
项诺贝尔奖。但是,就20世纪上半叶的诺贝尔化学奖而论,德国人因纯化学方面
的贡献获奖者有17人,而法国人只有3人,这个差别还是十分显著的。物理学奖
和生理医学奖差别就更大了。

    18世纪末,世界化学的中心在法国。虽然大革命时期的法官说“共和国不需
要学者”,拉瓦锡没能逃掉上断头台的厄运,但不久,雅可宾党倒台后,当权者
特别是后来的拿破仑,十分积极地发展科学和教育。首先接受拉瓦锡理论的法国
化学家贝尔托莱曾随拿破仑远征埃及。另一位普及拉瓦锡理论的孚尔克拉把该理
论称为“法国化学家的理论”,而后来的武兹则干脆把化学称为“法国的科学”。
19世纪初盖·吕萨克以及稍后的杜马成为当时化学的权威,他们不断吸引许多法
国和国外的学生到法国学习和工作,1822年李比希就是到巴黎观看盖-吕萨克学
习的。与李比希差不多同龄的杜马也建立了自己的“学派”。不过,他们的优势
差不多只持续到1840年左右。

    19世纪中叶起,德国的化学无比辉煌,并且一直持续到让希特勒毁掉大部分
为止。是谁谛造这百年的辉煌,答案只有一个,那就是李比希。作为一位化学家,
他与他的同龄人维勒和杜马难分伯仲,都是一流的。李比希正如当时许多化学家
一样,在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,往往有许多过失和错误。他在农业化学上首先认
识到化肥的重要性,可是他长期对粮食作物最需要的氮肥却无动于衷。这类事情
不止一样。这是因为,化学要比一般人想象的难得多。生物学家可以通过显微镜
看到细胞,化学家根本就看不见分子和原子,他们完全得靠非凡的想象力去猜,
并且给出宏观现象满意的解释。19世纪的化学家就是完全用化学的方法一步一步
认识复杂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的。这也就是为什么时至今日,我们还对像E·费舍
尔(1902年诺贝尔奖得主)的工作赞不绝口,他完全靠在实验室辛勤工作来得出糖
和多肽之类的结构的。

    正是李比希作为学派的领头人树立这样的研究工作的高标准。至今,我们还
为德国人那种踏实工作、一丝不苟的作风所折服。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,而实
验室是一笔很大的投资。没有实验室,李比希难为无米之炊,就像他1852年之后
到慕尼黑大学一样,有了实验室,李比希创建一种实验室文化,简言之,有两点
很重要:一是对化学火一般的热情,整天谈化学、做化学,泡在实验室里;二是
不断创新,提高效率,今天做一个分析需要三个月,明天就只需一个月或一个星
期。化学的对象是多样的物质世界,在“黑箱”里摸索是非常困难的,正是由于
方法不断改进,人们对化合物的认识才能在200年之内有了飞速提高。我想,数
字也许可以大致说明问题。到18世纪末,人类认识的化合物不过5000多种,而到
19世纪末,这个数字提高100倍,达到50万种到55万种。这些基本上是靠化学方
法达到的,当时惟一的先进物理方法——光谱方法也是德国人搞出来,众所周知,
光谱不仅具有实验价值,其理论意义更不能低估。到了20世纪一系列的物理方法、
物理化学方法使得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效地提高,到20世纪末,人们认识的化
合物达2000万到2500万种,提高了40-50倍。当然,什么叫认识需要一个精确的
定义,不过这些数字所反映的神速发展的确让人咋舌。

    5000到1万种化合物,像李比希这样的大权威也许能够玩弄于股掌之上,再
多可能就有些头大了。德国人再次显示他们的笨工夫——编手册和百科全书。在
图书馆中的盖姆林(Gmelin)和贝尔斯坦(Beilsfein)都是德国人编出来的。顺便
说一句,19世纪末,大数学家克莱因(F.klein)就主持编了23大卷《数学科学百
科全书》,其后也有物理学的手册一卷接一卷出版。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,这些
好像是昨日黄花,但是,难道其中没有什么东西可资借鉴吗?

    15年前,我有幸到德国一些大学城访问,参观了吉森的李比希纪念馆(在本
书最后有详细的描述)、海德堡一家药物博物馆(19世纪的化学家不少是药剂师培
养的),格延根大学250 周年纪念展(大学总部竖立着维勒的雕像),尽管它们不
再光辉依旧,但是那种在其他地方体验不到的文化气氛,却久久地萦绕心头、难
于割舍、难于忘怀。

《“热带丛林”苦旅——李比希学派》,李三虎著,武汉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
版,定价:16.50元。 
 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1.dyndns.org)(xys888.dyndns.org)◇◇